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日,海关总署出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12条重点措施,围绕重点行业产业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助力京津冀地区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12条重点措施包括构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港区一体化监管模式,建设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三地空港智慧口岸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助力京津冀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促进京津冀区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协作开展中欧班列业务、国际邮件业务等。
12条措施聚焦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资源类商品保供稳链,如对精密仪器设备、生物医药、粮食能源进口等予以跨关区一体化通关、免税等改革,通过强化三地海关间的监管协作予以支持保障,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推动区域内航空口岸、铁路场站试点“直提直装”创新模式,支持区域性“单一窗口”建设。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京津冀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4.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占同期全国外贸的12%。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中国式现代化与出版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出版融合发展论坛28日在京举办。本次论坛围绕“教材数字化建设与出版专业教学创新论坛”等多个议题,为探索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与出版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出版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今年8月,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成为全国八所出版学科专业共建高校之一,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共建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出版融合发展工作,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业界学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教材数字化建设与出版专业教学创新论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创新发展”等相关议题深入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表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中国传媒大学将与学界业界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建构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新路径,深耕细作推动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源源不断地贡献中传的智慧和力量。
来自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近20位业界学界专家以及《光明日报》理论版、《北京社会科学》《出版发行研究》《现代出版》等十余家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参与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教材建设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智库、融合出版与文化传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现代出版》杂志社和《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编辑部共同协办。(完)